5分鐘顛覆金融科技,量子計算如何改寫規則?
- Connie Tong
- Mar 20
- 3 min read

5分鐘 vs 10的25次方年!
2024年底,谷歌發布了量子晶片 Willow,它在不到5分鐘內完成了一項傳統計算機需要10的25次方年才能完成的任務——這個時間甚至比宇宙的年齡還長。這一突破被稱為量子計算的「Transformer時刻」,金融科技的規則正在被徹底改寫。
有人認為量子計算即將顛覆現有的科技和行業格局,也有人質疑它離實用化還有很遠。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甚至直言:「真正有用的量子計算機可能還需要20年。」
那麼,量子計算究竟是什麼?它離我們到底有多遠?又為什麼引發如此大的關注?
量子計算的基本原理:從0和1到無限可能
要理解量子計算,先從傳統計算機說起。傳統計算機的核心是比特,它的狀態只能是0或1,就像開車在一條路上尋找出口,每次只能試一個方向。而量子計算的核心是量子比特(Qubit),它可以同時處於0和1的疊加狀態,就像同時派出了無數輛車,瞬間找到所有出口。更神奇的是,量子比特之間還可以通過「糾纏」實現超強的協同計算能力。這種特性帶來了指數級的計算能力:3個量子比特可以同時表示8種狀態,50個量子比特能探索約1125萬億種狀態。這就是為什麼量子計算有望解決傳統計算機無法克服的挑戰。
量子計算如何改變金融科技?
量子計算的強大能力,正在為金融行業打開全新的可能性:
1)機遇:量子計算如何賦能金融科技?
高頻交易優化: 谷歌的量子算法已經被用於優化交易路徑,其速度和精度遠超傳統算法,為捕捉市場瞬息萬變的機會提供了全新工具。
精準風險管理與資產定價: 量子計算能夠模擬複雜的市場動態,幫助金融機構更精準地評估風險。例如,高盛利用量子計算開發了更精準的風險模型,幫助客戶規避市場波動。
投資組合優化: 瑞銀集團(UBS)通過量子算法優化養老金投資組合,為客戶創造更高回報。
2)威脅:量子計算帶來的潛在風險
破解傳統加密技術: 量子計算可能輕鬆破解現有的RSA、ECDSA加密算法,威脅銀行通信、支付系統和加密貨幣資產的安全。摩根大通已開始測試下一代抗量子加密算法,以確保支付網絡的安全性。
市場公平性與穩定性: 擁有量子計算能力的機構可能在市場中占據絕對優勢,導致不公平競爭,甚至引發新的系統性風險。為此,多家銀行聯合成立「量子金融技術聯盟」,共同研究量子計算的標準化應用。
未來展望:離我們有多遠?
業內普遍認為,完備的量子計算機將在2030年到2032年之間實現。這將標誌著量子計算進入實用化階段,帶來全新的計算範式。 在金融行業,這種漸進式發展尤為明顯:
短期內: 量子計算將主要用於優化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。
中期內: 它可能徹底改變資產定價和市場預測的方式。
長期來看: 量子計算或將成為金融科技的核心驅動力。
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的預測是:「如果說15年內實現非常有用的量子計算機,那可能太樂觀了;如果說30年,那可能又過於保守。一個合理的預測是20年左右。」
你怎麼看?量子計算是金融行業的漸進式革命,還是顛覆性突破?
Copyright © 2025 緯泓 版權所有,不得轉載